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为什么说项羽的失败是必然结果 看看他日常所说的话就清楚了

好句子 2009-04-26 00:07:12
相关推荐

俗话说,言由心生。一个人的语言,特别是不经意间的语言,往往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情感的流露,也是一个人性格特征最真实的反映。同时,性格又往往可以决定命运。因此,从一个人的日常言语,基本可以判断一个人的性格特征,从而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一个人未来的事业成败。笔者试着从项羽的日常语言,来分析其个性特点,以及对未来事业成败的影响。

勿用讳言,项羽是秦末汉初那个时代的大英雄,放至二千多年后的今天,仍然让人崇拜不已。项羽最具代表性的话,就是他自创的诗句“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是何等的英雄、何等的豪迈,又是何等的悲壮、何等的凄凉!这是他最终的结局。除此之外,项羽还有五句有名的话,可以从中窥测他的性格特征。

“彼可取而代也。”

秦始皇巡游各地,来到项羽生活的会稽郡。跟着叔父项梁在一旁看热闹的项羽,看到秦始皇出游时的仪仗与护卫,是如此的气派壮观,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将来总有一日,我要取代他,像他那样风光。吓的叔父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训斥道,“小子,别乱说话,这样的话可是要被灭族的!”。

项羽本来是下相(今江苏宿迁)人,因为叔父项梁杀了人,为躲避仇家追杀和官府追捕,跟着逃难来到会稽郡生活。一个在本地混不下去的流浪人员和被官府追捕的逃犯,在当时说应该是看不到任何前途和希望的。但项羽却能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也。”的豪言壮语,是何等的英雄气概!这决非狂言乱语,这是项氏祖辈作为楚国大将,遗传给项羽的优秀基因,这是与生俱来的自信,这是血液里骨髓中的高贵气质。

生逢秦末的乱世,身处英雄辈出的时代,项羽凭借这份祖辈遗传的优秀基因,凭借血液中流淌着的与世俱来的英雄气概,凭借着这份天生的高度自信和远大志向抱负,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轰轰烈烈地大干一番翻天覆地的事业,一定会成就一番足以让世人瞩目的伟大功勋,也必将名垂青史!

“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叔父项梁,从小让项羽读书练剑,项羽却回答说,读书有什么用呢?只要会写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剑又有什么好练的呢?剑术再好,也不过是可以打赢一个人而已,我要学就学兵略,统百万之兵。

明眼人一看,就能发现项羽这话有逻辑错误。这是典型的“不扫一屋,何以扫天下?”。相比较同时代张良的求学经历,项羽实在是相差太远了!张良年青时向黄石老人求学,老人故意多次刁难、几番戏弄,而张良却始终不改初心,终于得到《太公兵法》,学有所成,成为这个时代最伟大、最杰出的谋略家。而反观项羽,却不愿吃苦读书练剑,不愿踏踏实实从基础知识着手学习,只想快速成长,一步登天。不读好书,如何能看懂兵书、理解兵书,又如何能灵活运用兵略?

从他的这句话,充分暴露了项羽好高骛远和不愿脚踏实地的性格局限或人性弱点。他的这种人性弱点,始终伴随他的一生,为他后来事业的失败埋下了伏笔。刘邦的军队攻入秦朝的都城咸阳,秦朝灭亡。作为五路诸侯盟主的项羽,正是一统天下的大好机势。如果他能够脚踏实地,抓住机会,广纳天下人才,及时组织恢复农业生产,快速安定天下民心,逐步削弱各个诸侯的军事力量,完全有可能取代秦朝,建立大统一的王朝。可是性格的弱点决定了,项羽不愿赴下身子一步一步扎实地做工作,而是简单省事地大肆分封诸侯,将打下的天下一分了之,自己给自己封个西楚霸王,只想轻松简单地做个诸侯之王。

“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

项羽领导的诸侯军队,攻占了秦朝的都城咸阳,灭亡了秦朝。按理来说,事业胜利了,大功告成了。但在此关键时刻,项羽却犯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不去为一统天下登基称帝做准备,却是大封诸侯,又恢复了秦国统一全国前战国时代的割据局面。出现这种致命战略错误的主要原因,仍然是性格上的弱点所致。

打了胜仗,夺了天下,不考虑如何坐稳天下,如何造福天下百姓,却首先想着早点回到老家去显摆!还说什么“富贵发达了,不回到家乡去显摆,就好比是夜晚穿了件漂亮的新衣服,有谁知道呢?”这样的心态、这样的格局、这样的眼光,这样的重虚名不求实利,实在让人不可理喻!

就因为富贵后要归乡的心态,主动放弃了关中,回到老家彭城。而关中山河屏障,四方要塞,是战略要地;关中有八百里秦川,后方还有天府之国的蜀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这是典型成就霸业的好地方。项羽就这样轻易地白白地主动放弃了。而后来汉高祖刘邦,正是凭借关中、蜀地源源不断的兵源和供之不尽的粮草,才在楚汉相争的战争中打败了项羽,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项羽垓下被围,仅率八百骑突围而出。刘邦手下骑将灌婴,率领五千精锐骑兵紧追不舍。到最后,项羽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自认为已经无法逃脱,干脆不逃了,向仅剩的骑兵讲述自己过去的辉煌历史,在总结当前的失败时,他说“这次的失败,是上天要灭亡我项羽,并不是我打仗不行的过错”。

套用当下流行的一句话:不为失败找借口,只为成功找思路,而项羽恰恰相反,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运气不好!

正是这种习惯于推脱失败的责任,不主动在自我身上找原因的性格特征,从而不愿正视失败,不愿分析失败的原因,不善于总结失败的教训,导致同样的失败多次重复出现,最终导致彻底的失败。如项羽在用人方面的失败,就是一直不愿正确面对失败,不愿总结经验教训的典型例子。刘邦手下的人才,大部分都是从项羽阵营出走的,韩信、陈平走了,项羽不总结教训,导致后来唯一的谋士范增出走,再后来又是猛将黥布叛离,大将钟离昧寒心。这都是不愿正确面对失败后的连锁反应。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项羽走投无路,乌江亭长劝他渡江逃往江东,以图东山再起,项羽却认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不愿渡江。项羽如果渡江,还能不能东山再起,有很大的争议。但项羽自己不愿意渡江,却充分显示了项羽心不够黑、面皮不够厚的弱点。

唐朝诗人杜牧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中已经将道理讲得很透彻了,胜败是兵家常事,如果因为可怜的面子,为了所谓的尊严,就放弃逃跑,甚至自杀而亡,那就注定会是失败了。看看同时代的韩信,“垮下之辱”都可以忍,想想老对手刘邦,为了逃命,什么颜面尊严都可以不要了!项羽这一性格弱点,对他的事业是非常致命的缺陷。

总体而言,从项羽日常生活中的这五句话,大体就可以窥见他的性格特点,从而可以分析出他“兵败垓下、自刎乌江”最终失败的结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