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自古仁义用兵多败事 靖难之役朱允炆一句话 江山拱手让给朱棣!

好句子 2009-04-15 11:53:39
相关推荐

朱元璋在登上帝位的第一年,就立了嫡长子朱标为皇太子。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4月,朱标病故。9月,朱元璋立皇孙朱允炆为皇太子,朱允炆是朱标的第二子,因朱标长子朱雄英早死,故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

朱允炆

年幼即位,群狼虎视

朱元璋登上皇位之后,就开始大杀有功之臣,然后大肆分封朱姓诸侯王。导致后来不少的藩王都拥兵自重,皇太孙朱允炆对此深感忧虑。由于朱元璋的儿子秦王朱樉、三子晋王朱棡先后死去,镇守北平的第四子朱棣势力最大,便成为了朱允炆的心腹大患。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继位。燕王“自北平奔丧”,然而朱允炆却谎称太祖有遗诏,命令诸王不得来京奔丧。为此,诸王甚是不满,哪有父亲死前还特意叮嘱不让儿子前来奔丧的道理,所以一时间流言四起,朱允炆与诸王的关系瞬间紧张了起来。

明成祖朱棣

不听劝谏,强行削藩

户部侍郎卓敬秘密上奏朱允炆:“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所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卓敬的意思是让朱允炆把燕王改封为南昌王,就能借机将他调离北平重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卓敬的建议算得上是变相的“削藩”,但是表面上仍然还是给朱棣留有王位,所以朱棣也没有理由可以起兵造反。但是朱允炆没有采纳。接着吏部官员高巍又劝朱允炆效仿汉武帝实行推恩制,来弱化诸王的势力,但是优柔寡断的朱允炆却“嘉之而不能用”,意思是夸奖了高巍,但是却不用他的计策。相反朱允炆坚持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削藩,不把现在诸王头上的王冠摘掉朱云纹是不会罢休,于是很快就把火烧到燕王朱棣身上了。

朱棣起兵

明令下诏,不杀燕王

公元1399年7月,朱棣起兵造反的消息传到京师之后,朱允炆决定出兵伐燕。他任命老将长兴侯耿炳文为大将军,以驸马都尉李坚、都督宁忠为副,率师三十万北伐。又命安陆侯吴杰、江阴侯吴高、都指挥使盛庸、平安等分道并进。而朱允炆自己却每天与学士方孝孺等人讨论周官法度,把军事决策权交给齐泰、黄子澄二人。在部队出发前,朱允炆告诫将士:“一日之内自极兵威,不祥之甚。今尔将士与燕王对垒,务体此意,毋使朕有杀叔父名。”朱允炆天性仁孝,他明令诸将不得伤害燕王,想必是真心之言。但他没想到这句话直接左右了这场战争的胜败。俗话说擒贼先擒王,只有先灭了敌人的首领,才能彻底战胜敌人。燕王以逆犯顺,全靠他个人的威信,如果他一死,“靖难之师”便失去了灵魂,燕军便会不战自溃。朱允炆的这番话给了朱棣一把保护伞,使得将士面对朱棣时不敢放手一搏。在长达数年的战争中,朱棣每每身先士卒,虽然“濒于危者数”,但明军诸将“莫敢加刃”。

燕军与明军交战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下当时的首都南京,建文帝朱允炆下落不明,一说焚死,一说逃亡,究竟如何,众说纷纭。回想春秋时期,宋襄公用仁义道德指导战争,导致在泓水之战中贻误战机,自己被楚君打得大败,宋襄公自己也做了“仁义”的牺牲品。朱允炆也不懂得战争的规律,沙场之上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自古以来兵不厌诈,在关键时刻讲仁义无疑是在葬送自己的性命,以至于重蹈宋襄公的覆辙,最终被朱棣打败,实在是令后来人唏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