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好句子

投身军旅生活 官至宝章阁待制 分析宋代文学家陆游的教育思想

好句子 2009-01-16 21:21:40
相关推荐

引言

陆游(1125~1209年),越州山阴人(今浙江绍兴),字务观,早年号热瞒,中年后自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少年时即受家庭的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抗金,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有“小李白”之称;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其诗词大多反映了爱国的激情,要求和盼望收复实地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学术界对陆游思想的研究大都落在其诗歌的内容、写作风格、文学家和诗人的角色地位,尤其是诗文中所蕴涵的爱国主义思想,而往往忽略其价值不菲的教育思想。笔者不揣浅陋,就手头的相关文献,对陆游的教育思想作一阐论。

一、兴学设教,注重教育的作用

(一)重视学校教育的作用

陆游主张地方统治者应加强兴学设教,培养人才。他在《绍兴府修学记》中说“八卦有画,三坟有书,经之原也;典教有官,养老有庠,学之始也”,历代都是这样。但是自周季以来,“世道衰微”,于是“士散而无统”,学校不兴。

而后宋朝“诞受天命,崇经立学,以为治本”,但是“今畿内之郡,皆仅有一学,较于周不及百之二,而又不治”,因此“为之牧首者,得无任是责耶”?他其实提出了“学校的兴衰与统治者有着极大关系”的观点。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教育与政治的关系,教育既为一定社会政治所制约,而政治则是社会利益及权利意志的反映,并表现为管理机构的设立、权利分配或意识、价值导向,其中统治者因其所处权利核心地位而发挥的作用及影响更为显著。

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状况、水平及程度自然会受统治阶层、集团的认识或个人喜好而发生变化。同样,在急需适用人才的现今社会,我们国家更应该加大对立国之根本的教育的投入,一方面培育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所用,另一方面使整个国民的素质得到本质性提高,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及其国际竞争力。可见,陆游思想中已经有了对教育作为社会上层建筑的本质的朴素认识。

(二)关心小学教育

陆游以诗人的笔调写下了宋代民间小学的办学情况,既为我们留下了精品古代教育诗篇,也为我们提供了彼时的乡村教育图景。宋代村学中有一类只在冬季三个月农闲时开办,谓之“冬学”。陆游在《剑南诗稿》中有不少相关描述,录其中两首以观之。《观村童戏溪上》:“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戏晚晴。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这首诗描绘了村童雨余在溪边游戏时的欢乐、活泼的情景,反映了乡间儿童冬三月就读小学,念书识字的真实情景。《秋日郊居》:“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授罢村书闭门睡,终年不著面看人。”这首七绝是陆游在绍熙三年(1192年)秋于故乡山阴写成的。它真实地反映了宋代农村冬学的情况,着重刻画了冬学先生那“愚、懒、清高”的形象。

一个“闹”字,准确传神地把农村冬学儿童天真、活泼的情状和热闹的气氛都描绘出来了。农村开办季节性学校,农家子弟在农闲时上学,完全是由农村生产的特点决定的。在春耕、夏耘、秋收季节,乡村里不仅大人辛苦忙碌,连儿童也成了辅助劳动力而被使用。所以乡村小学便在农闲时开课。冬季就成了乡村教育的隆盛时期,“冬学”也成为中国广大农村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三)重视家庭教育

陆游有100余诗篇是为了教育子孙而写的,是我国诗坛上运用诗歌进行家庭教育最多的一位诗人。

1.他以诸多诗教作品勉励孩子们认真学业,继承和发扬良好家风。小孩初学写字歪歪扭扭,学说话嘤嘤呀呀,他很高兴,写下“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的句子。小儿子7岁病愈后写了一首诗,他为能诗书传家而感到骄傲:“喜见吾家玉雪儿,今朝竹马绕廊嬉。也知笠泽家风在,七岁能吟病起诗。”陆游认为,子孙做官发财,不若潜心学业为好。其诗云:“一床共置朝回笏,百屋常堆用剩钱。

何似吾家好儿子,吟哦相伴短檠前。”他说手执朝见君王的笏板,室内堆满金银,也不如后代灯前攻读,以便将来学成立业。陆游还教给儿子作诗的方法、真谛,称:“我初学诗日,但欲工藻绘;中年始少悟,渐若窥宏大。”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2.重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为人处世之道的培养与训练。陆游在儿子子龙将去江西吉州任职的时候,特地写下《送子龙赴吉州掾》一诗,教导儿子如何面对当时他在吉州所结识的挚友名人,谓:“益公名位重,凛若乔岳峙……得见已足荣,切勿有所启”;又提及:“又若杨诚斋,清介世莫比……汝但问起居,余事勿挂齿。”他提醒儿子不拉关系,不干扰那些前辈们。他还教育子龙要恪尽职守、廉洁自爱:“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这些教导,包含了丰富的社会道德规范及伦理价值观的思想因素,对于如今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及廉政教育仍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3.撰写“家训”,系统地阐发家庭教育思想。“家训”作为中国特有的一种教育体裁或方式,虽然立意只在于家庭或家族子弟的成才及发展,但其教育及学术思想的价值却具有普遍性。陆游撰写的《放翁家训》教育思想丰富。其一,认为生儿育女教育为重。其诗云:“子孙才分有限,无如之何,然不可不使读书。”主张不论子孙的才智如何,都要对他们进行教育。

其二,主张教育要因人而异。认为受教育者如果“贫则教训童稚,以给衣食,书种不绝足矣”,但是“切不可迫于衣食”,而致使他们放浪形骸,声色犬马,“为市井小人事耳”。又云:“后生才锐者最易坏。”他遵古训“满招损,谦受益”,认为从儿童少年时期就应节制自满狂妄、骄傲虚诞的习气,否则纵使聪慧颖悟者也会驻足滞碍,缺少提升发展的动力或志向。陆游正是从这一角度提出了对待高智商儿童的教育原则:要有几分忧虑,经常给予适当调控,并加以积极引导,“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

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其三,认为要注意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要促使儿童“志趣自成”。如果人们对子孙不进行合理而恰当的教育,“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也就是说,那样,子弟就会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棘手、困惑的问题,不仅影响其健全人生,而且会累及家庭,甚至对社会产生消极的作用,必将后悔莫及。陆游对此断言充满自信:“吾此言,后人之药石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可谓斩钉截铁的良药苦口之忠言。

二、对为学之道的思考

(一)主张读书务求“博”、“精”

在《万卷楼记》中,陆游对学生应如何通过书籍掌握间接经验,丰富人生涵养,提升生计、谋生的能力,并以此传承文化知识遗产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陆游认为:“学必本于书,一卷之书,初视之若甚约也。后先相参,彼是相稽,本末精粗,相为发明,甚所关涉,已不胜其众矣。一编一简,有脱遗失次者,非考之于他书,则所承误而不知,同字而异诘,同辞而异义,书有隶古,音有楚夏,非博极群书,则一卷之书,殆不可遽通。此学者所以贵夫博也。”自先秦两汉一直到唐朝五代,经历了社会动乱,“书之存者既寡,学者于其仅存之中,又目卤莽焉以自便其怠惰因循”,这样就显得非常浅陋。所以“善学者通一经而足,藏书者虽盈万卷,犹有憾焉”。

当时的学识浅薄之士,“藏书如门草,徒以多寡相为胜负”,认为这种方式,其实并无益于学习。这可以说是他的治学经验之谈,也表明了他读书务求博学精通的一贯做法:在经学教育中用思专一、理解深刻,主张精读,自主思考、独立涵泳、以约统杂。显然,陆游关于教育理念的实质在于主精,做到精中之博,博中之精。这在一定程度上符合认知、加工学习理论,有一定的价值。

(二)主张知、行统一

知与行,理论与实践是哲学认识论的重要命题,在教学理论中涉及到学习的方式及知识的价值作用问题。当然,学习与巩固、知识与应用、求知与创新等复杂关系,都是以其为基本范畴而阐发的。

陆游主张为学须注重力行,谓“言之而必践焉,心之而不徒口耳焉,无余道矣”。其又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在躬行。”此名句更闪耀着躬行思想的光辉,强调学与行结合,学由行体现,从而促使学习的感受及认识在实践中得到深化、升华,继而又反作用于实践,为行提供指引与思想导向。这种思想是何等深刻,与当前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践行要求完全一致。

陆游的这些至理名句早已成为我们论述实践重要价值的道理论据,使我认识到实践不仅仅能验证知识,而且还会提升知识的质量层次,拓深知识的内涵,进而促进新知识的创造、衍生。而连续不断地躬行,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也是学习者不断巩固知识学习的必要过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倡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与此一脉相承。

(三)主张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具体的学习方式、方法上,陆游继承了古代教育思想观念的合理性,并借此提出了自己的独特见解。

1.主张“积学”。他说:“往者前辈之学,积小以成大,以所有易所无,以所能问于不能。故其久也,汪洋浩博,该极百家,而不可涯矣。”学习应该积少成多,日积月累,继而达到“汪洋浩博”的境界,这与荀子在《劝学》篇中道出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思想颇有几分丝连。

2.提倡相互合作的学习方法。他说:“夫世既未有仁智之足如孔孟而师焉,则亦各处所长,相与讲习,从其可者去其不可。自六经百氏历代史记,与夫文词议论,礼乐耕战,钟律星历,官名地志,姓族物类之学,今四方之士,亦不可谓无人。”他又进一步说:“如足下之所已得者,某愿学焉。其未者,颇愿与足下从诸君子历探其所有。足下亦宜书发所渟蓄,以与朋友共之。”

陆游的这种教育见解与《诗经·卫风》中指出的“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其中所倡导的学习方法又类似于今日推崇的合作学习,蕴含着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朴素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可见,新课改的理念继承了我国的教育传统,倡导以合作学习营造一种合作式的宽松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本性,促进学生发挥潜能,以求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兼及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品质及沟通交流的活泼心理素质。

3.强调学习要勤勉刻苦。他认为学生只有孜孜不倦,勤奋不辍,方能学有所得。他曾举例云:“乡中前辈胡浚明尤酷好《字说》,尝因浴出,大喜曰‘吾力学三十年,今乃能造此地’。”又举王瞻叔云:“每相见,必谈字说,至暮不杂他语;虽病,亦拥被指书诵说,不少辍。”陆游亦曾作《读书》一诗道:“签帙方重整,声形且细穷。扶衰倘未死,更破十年功!”更有诗云:“灯前目力虽非昔,犹课蝇头二万言。”“放翁白首归剡曲,寂寞衡门书满屋。

藜羹麦饭冷不尝,要足平生五车读。校雠心苦谨涂乙,吟讽声悲杂歌哭。三苍奇字已杀青,九译旁行方著录。有时达旦不灭灯,急雪打窗闻簌簌。倘年七十尚一纪,坠典断编真可续。客来不怕笑书痴,终胜牙签新未触。”陆游的读书学习已经到了废寝忘食、夜以继日的程度,至老手不释卷,虽然客人笑他是书痴,但他认为这总比放在书架上有书不读胜过一筹。

这种学习境界无论在哪个时代都为读书人所推崇。学习的情绪色彩及快乐体验,作为非认知因素的价值,已在当代建构学习理论和主体性教学思想中得到充分肯定,这是个性自由及学习创新的思想机制。但正如自由与纪律的相互关系一样,快乐与刻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谐、互容的,应该谋求两者之间的合理度向,并追求刻苦学习的态度与意志磨炼历程的成效所共同创造的快乐享受。而陆游的这些诗作中就洋溢着这样的为学思想和读书趣味,他与古代各经典作家的“刻苦成才说”的现实性依然,至今仍闪烁着理论光彩。

三、爱惜人才,唯才是举

陆游在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主管学事,夔府举行州试选士,陆游按规定担任监试官,负责监考工作。他认为其中一位叫王樵的秀才的试卷“可爱”、“可敬可畏”,却遭主考压制,遂作《答王樵秀才书》文为他鸣不平,同时揭露了宋代考试制度的黑暗:“贡举之法,择进士入官者为考试官。官以考试名,当日夜专心致志以去取士,不可兼他事。则又为设一官,谓之监试。

监试粗官不复择,盖夫人而可为也,甚至法吏流外,平日不与清流齿者,亦得为之。故又设法日,监试毋辄与考校,则所以待监试可知矣。”陆游认为监考官就应该公正客观地选拔人才,不得滥用私权,任人唯亲。但在具体的科举考试选拔中,“间偶见程文一二可爱者,往往遭涂抹疵诋”。然而,他虽气涌如山,却也只能向壁叹息,无法改变现实。

陆游敢于为人才的选拔而直言,希望能为人才的选拔提供一个通畅渠道。他认为监考官应当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人才、爱惜人才、唯才是举,除“当日夜专心致志以去取士“之外,“不可兼他事”,真正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这种思想在当今人才选拔及考评测试工作中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总结

陆游的一生是生于乱世、遭馋遇讥、几起几落的失意人生。然而始终不变的却是他忧国忧民的赤诚爱国情思,他的这种精神,在南宋那个最软弱最黑暗的封建王朝里显得格外难能可贵。由此,我们可以认为,他可贵的教育思想浸透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愫,其所涉兴学设教、家庭教育、力行实践、重视学习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含蕴的思想,都对民族繁衍、昌盛、壮大具有深远意义,时至今日亦熠熠生辉。

我们必须正确对待陆游的教育思想遗产。虽然当今各类教育的实施程度远非陆游的时代所能比拟,但我们绝不能认为陆游的教育思想过时和落后。而恰恰相反,陆游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视及其中所推崇的躬行思想,尤其是他关于人才选拔的思想对于现在的廉政教育仍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万卷楼记》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