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读后感

慨当以慷 忧思难忘(四世同堂)书评

读后感 2019-11-24 13:50:01
相关推荐

《四世同堂》看完已有半月,现在才提起笔,乃是想避开刚读完时 过悲过愤的情绪。稍微沉淀之后再回顾,对我自身而言,更适合此时的读后感。

老舍以抗战大背景为架构,把一个葫芦巷的市民生活塞进去,用一个四世同堂的祁家来穿织,形形色色,丰丰满满。从一个小巷切入,小大之中整个中国的缩影毕露无遗。四世同堂,史实同场。

此书给我的沉重与愤恨不仅是侵略者的残暴,更多的来自于那些丧了心的国人们,来自于无辜百姓接连死去的惨状。

“大赤包,冠暁荷,蓝东阳”这三个最忠诚的汉奸,且不说他们在战争的刚开始就卖国求荣,且不说在整个抗战中他们从未有过一丝爱国之心,且不说他们为了一己私利对邻里的残害。单就临死时愚蠢的天真,竟就让人哭笑不得。他们不信任自己的国会胜利,却至死也相信自己所效忠的日本不会杀害自己,甚至蓝东阳的忠诚让日本人都想剖开心看看。还有“瑞全夫妇,丁约翰,招弟”这些人,趋炎附势 见风使舵。他们的良知早已随着北平的沦陷而彻底泯灭。老舍用他那惯用的京味幽默使一个汉奸的全部嘴脸跃然纸上,却又讽刺的不露声色。

小葫芦巷人家不多,但几乎居住了各样的人。满腔热血的瑞全和仲石在抗战的开始就离家,这是新一代的出走。被迫害后的钱默吟和高第积极活跃地下工作,这是觉醒后的奔走。为了家的重任无法离去 却始终未向恶势屈服的瑞宣,这是为家所绊为国所立的坚持。当然也有最终向生活低头的野求,被质物迷乱的金三爷,,对于他俩的动摇,我没有太多责怪。因为人性都有脆弱的一面,我们不能要求所有人都顶着最火热的心去坚守,就连平日里最热心的李四爷,在“帮”日本人收铁时,没能让邻居们满意,人们不还一样把他往日的热情全忘记,而报之以埋怨吗。包括白巡长,虽然他不敢反抗,但暗地里却实在是为人们着想啊。还有祁老太爷,小崔,孙七,小文夫妇…..这些千千万的老百姓,就是千千万的普通受难者的原型。

至于瑞宣,作者给予着墨最多的人。“瑞宣”这个形象和巴金《家》中的“觉新”很相像,身上都有着旧社会礼教的影子。孝顺,温和,委曲求全,是大家庭里的支柱。做事思前虑后,心中担着对家的责任和礼的枷锁。不过瑞宣比觉新多走了几步。战争前期他一直是唯唯懦懦,心中愤慨万千但始终不敢有实质的行动去反抗。一方面爱着自己的国,一方面有没有足够的力量与决心去支撑他的国,所以他就一直处于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煎熬中。这种人是最为痛苦的。幸好,作者给他找到了出路,让他成为地下工作者,幸好,他自己也迈出了这一步。在现实中,希望这类人最后也都能跨出这一步。

小说中对北京四季的描写,温情四溢,让人一时忘却了沦陷的北平,它本来应该是这样的啊,它怎么变成这样了啊。叩问之间,又是灌注到心底的无奈与痛心。

老舍在1941年萌发了创作战争题材的想法,历经三年的酝酿,1944年才开始着手,又历时四年完稿。其间的时间是他沉淀的时间,我想他肯定沉淀到可以理性看待侵略了,不然怎么会塑造出那位日本老太婆呢,他明白,战争是侵略者发起的,与人民无关,全世界的人民都是受害者,人民想要的都是和平。

小说以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结尾,但作为读者的我在读完的那一刻却没有轻松之感,心中沉郁之气犹然未散。这种气结是对国的热爱,爱深忧切。不过未来会是清朗的,尽管经历了不可想象的艰难,亲人逝去,家园摧毁,尊严践踏,我们终究胜利了。八年的抗战虽然漫长,终究结束了。祁老太爷的九十大寿终会热热闹闹的,我们的生活也在步步圆满。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