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读后感

读后感(金陵十三钗)书评

读后感 2019-11-23 11:30:01
相关推荐

断断续续花了几个星期读完这本书。

因为从一开始就知道最终是妓女们代替了女孩子去送死,反而不怎么紧张最终的结果了。

最重要的放在最前面吧。

看到接近末尾的地方说

我姨妈孟书娟见到的那个面目全非、背影如旧的女子就是赵玉墨

我马上翻回开篇的地方看赵玉墨如今的样貌是什么样的。不知道有多少人也会像我一样往回翻。因为全篇对赵玉墨的气质和相貌着墨很多,我印象里赵玉墨的样子是这样的:可能五官不算完美——但一定是出众的,因为后面说了样貌不过关的连入门考核都过不了——最出色的地方是下半张脸上精致的下巴,气质和风情胜过样貌。我看到这段外貌的描写想到的人是杜鹃(没有冒犯杜鹃的意思),感觉赵玉墨的长相就应该是这样,不能说非常美非常好看,但是也好看,有特点,有风情。然后跟人说了一下,别人跟我说,赵玉墨是妓女,杜鹃是性冷淡风。我一想也是,我好像搞错了最根本的地方。

结尾的部分,英格曼神父决定让妓女们顶替女孩子,最终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没想到最终是赵玉墨先提出来替女孩子们去。目前还不太懂为什么情节要这么安排。目前想到的唯一一点就是制造矛盾,英格曼神父是个有同情心的人,不然他也不会对戴涛和两个从大屠杀里出来的人妥协,而英格曼神父想保护女学生们,但是他又没有别的方法,当教堂这个保护伞不再起作用的时候,神父也是无能为力的。他不得不进行取舍。最终却是赵玉墨先提出来,让英格曼神父免于说出那种他觉得虚伪残忍的话。但是法比看出来了英格曼神父的想法并且嚷出来了,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法比对赵玉墨的感情,如果没有这一点,法比应该也是和英格曼神父一样的想法,因为你可以看到法比一开始对女学生们的爱护和对妓女们的态度。

总之这个情节安排我是不太懂的。

再说豆蔻,她是去秦淮河找琵琶弦回来的路上被日本兵发现的,和其他妓女们过程不同结果一样的命运。

这些经历了那么多恩怨情仇的妓女在生命最绝望的时刻,竟然如此轻易的就会爱上一个人,比如戴涛之于赵玉墨,陈乔治之于红菱。这是三种类型的爱情(也许不是爱情)。豆蔻是妓女中比较粗鲁莽撞的一个,她对伤兵王浦生的感情可能类似于一种女性中天性的一部分,怜惜和母性;陈乔治之于红菱,最开始应该是食物的诱惑,这是一种交易,红菱陪陈乔治睡觉,陈乔治偷偷给她额外的食物,但是最后陈乔治死去的时候,也说了陈乔治给红菱的温暖和爱护;戴涛之于赵玉墨,应该是男性的吸引,和前两个略有不同吧。虽然是三种感情,但其实也是一样的,是最绝望的时候为数不多的寄托。

这本书里几乎每个角色都是复杂的。妓女们一边口无遮拦,同时带着从小摸爬滚打练就的奸猾,一边又照顾伤兵,甘愿替女学生们赴死——甚至赴死只是其中轻松的一项任务。陈乔治一边让人讨厌,有一种狡诈的小市民特质,在把他从小养大的英格曼神父被冒犯的时候还衡量着,但一边又最终冲出去维护英格曼神父。法比最开始是个坚守原则的人,一个中国和外国都不能把他当孩子的人,以及一个完全偏向教堂和女学生们的人,但是他还是被赵玉墨一点点吸引。至于女学生们,她们也许各有各的小性格,但她们其实是一个群体,没有接触过社会,懵懂无知,但是又怀着无知的恶意。还有埋尸队,他们是日本人雇的中国人,去打扫日本兵杀戮后的地方,但是他们又救了那两个死里逃生的人,最终又把消息告诉了日本人。

还有开头部分提到的一句话,人在最绝望的时候会变成白痴。仔细想想,深以为然。


补充

回过头来想一想,其实教堂从始至终想保护的只有女学生们。一开始是女学生们,最后剩下的也只有他们,三个中国军人,十几个妓女,只是把属于他们的命运推迟了。

军官戴涛失去了武器,因为英格曼神父认为只有他们只能保护平民,持有武器就不是平民。失去武器的戴涛最终被削去了头颅。怎么说英格曼神父还是太天真,他的观点和战争格格不入,虽然他认为教堂不算安全,但是他还是以为可以保护这些人,以为安全区是安全的。

日本少佐来了又走了英格曼神父考虑的也是尽快送走女学生们,并没有流露出要同时送走三个伤兵和十几个妓女的打算。或许是环境限制,只能送走那么几个人,只能送走性别特征还不明显的少女们,但是书里对是否送走伤兵妓女只字未提,也可见教堂想保护的只有女学生们。

还有就是关于这本书的文字。

并不具有煽动性。比如看一些纪录片或者有些文章,会让人义愤填膺,只恨不能冲回那个年代去改变历史。这本书,倒像读个悲情的故事,却不具备让人产生本该产生的气愤感,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重心放在女子们的献身上而不是日本兵的残暴上。或者是因为我读得断断续续。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