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读后感

晴雯为什么感动了我(红楼梦)书评

读后感 2019-11-22 12:20:01
相关推荐

这是大二时写的读后感,整理资料时又看到,观点依然没变。注释略。


很早就想读《红楼梦》,不过一直没有勇气和信心把它读完。不久之前曾试过,但读到十几回就放弃了。这个假期又重新拾起了《红楼梦》,这次不仅没有中途放弃,而且深深地被它吸引,竟然一口气把它读完了。不仅如此,我还找来新版电视剧从头到尾认真地看了一遍(这在之前会被我认为是无聊的举动),在那几天中,脑海里全是书里的情节和诗词,居然达到了晚上做梦的程度,我梦红楼了!

鲁迅说,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作为红楼梦的初读者,我不敢对红楼梦的命意妄加揣测,于是选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角色来谈谈自己的体会。

曾有人说过:“读《红楼梦》以为悲且恨者,莫如晴雯之逐、黛玉之死、宝钗之寡。”我读《红楼梦》,最令我感慨的也是晴雯之死。晴雯这个角色是我读红楼之前不熟悉的,因此她的悲剧是那么让我猝不及防。黛玉之死、宝钗之寡虽然也令我“悲且恨”,但因为在读书前已经对此有所耳闻,所以并不意外。当我读到晴雯之死时,内心被一种神奇的力量震撼了,我为此整整闷闷不乐了两天,我甚至不想再看下去,因为害怕“千红一哭” 、“万艳同悲”的结局会更让我承受不了。后来,我从这种莫名的感动转到疑惑我为什么会如此感动,经过苦苦思索,找到几个可能的原因。

一.悲惨的身世。晴雯的身世是悲苦的。既不知其籍贯,也不详其姓氏,从小被卖给贾府的奴仆赖大家。赖嬷嬷到贾府去时常带着她,只因她生得“十分伶俐标致”,“贾母见了喜欢”就被赖大母亲当作一件小玩艺孝敬了贾母。这种被奴才当做礼物送给主子的奴才身份是最低下的。贾母把她给了宝玉,后被王夫人逐出贾府含冤而死。这种悲惨的身世足以赢得人们的同情,但是我的震撼、失落、悲恨仅仅因此吗?“平生遭际实堪伤”的香菱,被父母卖到贾府的袭人,以至贾府中大多数的丫鬟,谁不是有着或多或少的悲苦身世,有的身世还比晴雯的悲惨得多(如香菱)。由此可知,晴雯所感动我的并不是身世,至少大部分不是身世。

二.“风流灵巧”而遭荼毒。晴雯是大观园中公认的美人,她长着“水蛇腰,削肩膀,眉眼又有些象你林妹妹”(王夫人语),“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凤姐语)。甚至那个进谗陷害她的王善保家的也承认他长得“标致”,而王夫人之所以驱逐晴雯,大部分原因也是因为怕她以她的美貌引诱宝玉。至于她的“灵巧”,则在“勇晴雯病补雀金裘”一回中展现得淋漓尽致。那么,我为之感动是因为怜惜她的花容月貌和精湛的技艺吗?晴雯虽然貌美,但也只是在曹雪芹的笔下,这是很抽象的,况且大观园中的小姐至丫鬟,貌美的也不在少数。晴雯虽有精湛的技艺,但也不能与黛玉之才、宝钗之识给人的深刻印象相比,况且“病补雀金裘”一节中突出的是她的“勇”和她对宝玉的情义。所以,晴雯所感动我的也不是她的“风流灵巧”。

三.和宝玉的关系亲密。有一种可能,就是我所悲的不是晴雯而是宝玉对晴雯之悲。因为宝玉是《红楼梦》的第一主人公,所以读者往往喜其所喜,悲其所悲。对于宝玉与晴雯的关系历来有不同的说法:“晴雯是宝玉叛逆过程中为数不多的同盟者和支持者,而不是任何别的”、“从撕扇、补裘、脱袄这些情节来看,一清二楚,是一种爱情关系”、“我把晴雯断作宝玉的第二个知己”等等,不一而足。但贾宝玉和晴雯的亲密关系大概没人能否认,宝玉自己也说“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处与共”。由于她与宝玉的这种亲密关系,读者悲宝玉之悲、痛宝玉之痛、恨宝玉之恨也是正常的。但是我也不属于这种情况。

四.她的反抗精神。晴雯具有反抗精神,这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但是她反抗的究竟是什么,则大有可说。自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很多人评论晴雯的反抗性都是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晴雯的所作所为,触犯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伦理道德,打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封建统治秩序,走着一条与封建统治者们格格不入的反抗道路”、“她还具有不畏权势、敢于蔑视和冒犯封建主子的反抗性” 等都是赞扬她身为奴隶却不畏强暴,具有敢于向封建势力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的反抗精神。我并不反对赞扬晴雯的反封建精神,而且我认为这也是分析晴雯这个人物时所必须的。但是决不可沉溺于阶级分析方法,不然就会变得目光短浅。“晴雯,主要展示了人的个体性,袭人更突出了人的社会性”,这句对晴雯和袭人的对比的话给了我一些启示。晴雯不正是展示了人的个性吗,她的敢爱敢恨、嫉恶如仇、敢笑敢骂不正是人性中最真实的一面吗。“众人皆热而我独冷,众人皆浊而我独清。耻碧痕之侍浴,何以水溢兰汤也;笑秋纹之得衣,不过光沾桂萼也。熏笼斜倚,任麝月之铺床也;云雨偷尝,羞袭人之加银也。”晴雯的悲剧,根源在于人的社会性对人的个性的打压。封建伦理、封建教条只是这种社会性在封建社会的具体表现形式。红楼人物中不仅袭人代表了人的社会性,而且宝钗、贾政、王夫人诸人更具有这种社会性;不仅晴雯身上展示出了人的个性,而且这种个性在宝玉与黛玉身上也得到了很好的诠释。红楼梦里的悲剧,很多都是这两种力量发生剧烈冲突的结果。不管是“情与政”中政的胜出,还是“金玉良姻”对“木石前盟”的胜利,都体现了人性中自然的、个体的、独特的一面被巨大的人为的、社会性的力量所镇压。而这种无情的镇压绝对不止存在于封建社会,任何历史时期恐怕都存在。谁又能保证今天不是这样呢?

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晴雯的悲剧里被毁灭的价值就是人的个性的解放,就是人性中最真最美的东西。于是,我终于找到了晴雯这个人物感动我的原因,那就是她用她弱小的身躯,直面力量强大的社会性,唾弃假的、丑的、虚伪的东西,而始终坚持自己最真、最独特的个性,并且为了保卫它而进行了勇敢的斗争,最后竟以身殉。

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是一个价值多元、尊重个体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仅能“求同”,而且更能“存异”;在这个社会中充满了包容与理解,充满了尊重与欣赏;在这个社会里,“霁月”不再“难逢”,彩云”不会“易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