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大全

句子大全 > 读后感

《红字》读后感(红字)书评

读后感 2019-11-22 10:50:01
相关推荐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萨尼尔.霍桑的代表作。它以十七世纪北美殖民统治下的新英格兰为背景,取材于1642—1647在波士顿发生的恋爱悲剧。我并不认为作者意在强调爱情的动人,我更相信他着重于剖析人性的美丑。

赫斯黛.普利恩是整个事件最直接的受害者。她被罚示众,独自承受着来自整个社会的唾骂与压力,还保守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孩子泊尔的父亲是谁。一次又一次被当众凌辱,作为一个柔弱的需要保护的女性,却把所有的苦难都扛了起来。她一边受以前丈夫阴魂不散的威胁,一边还要保证情人的安全;她一边独自负起抚养泊尔的责任,一边还靠自己的本领养活一家人。一个人有着那么多的责任与情感,怎么活得下去?可赫斯黛做到了。她甚至用自己善良诚挚之心减轻了人们对她的轻视。作为母亲,她心力交瘁;作为女人,她更是勇敢坚强。

《红字》体现了霍桑思想的矛盾性。一方面,他对赫斯黛与丁梅斯德牧师这对情人的不幸遭遇充满同情;另一方面作家又认为男女主人公由于人类普遍的弱点而犯下了罪行,理应通过受苦而赎罪,通过皈依宗教而获得新生。因此,他安排了泊尔这个人物。一开始泊尔代表赫斯黛出轨的象征,她的举止,她的言行,实际上便是赫斯黛内心深处不愿被宗教礼仪束缚的叛逆感。赫斯黛心里被胸前红字压抑住的冲动,在泊尔身上便完全体现了出来。因此有时候泊尔会用手指对母亲胸前的红字指指点点,有时甚至会勒令她戴上红字,实际上只是赫斯黛心中另一个自己在提醒着她不要忘却过去的耻辱。而后来泊尔的转变和好的归宿就是霍桑的另一种心态,只有皈依正统才能获得美好的结局。

在本书中,丁梅斯德牧师的自省就是红字压力的体现。虽然他的良心不断受到煎熬,但他仍不愿放弃神职。一直的犹豫不决使他退缩,但那个红字却深深刻在他的心里,以至于心魔折磨着他,几乎把他逼疯了。只有那红色烙印最后的显露,才是他生命与人格的解脱。

心中的红字,是一种精神上的暗示与压力。每个人心中都有红字吧,但有的是正义的声音,有的却是罪恶的谴责。红字就是每个人自己,战胜红字就是面对自己。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